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最大程度的告知+最大程度的关爱=孩子最小程度的恐慌

    来源:南方周刊      作者:艾柯   2010年06月11日
分享到:
  这次节目之后,警方制作了一本可以让孩子涂色的《独自在家安全画册》。在涂色的过程中,孩子可以了解到一系列独自在家时应对人为伤害的方法。”引狼入室“的孩子们也被家长重新进行安全教育。
 
  这期节目运用的就是情境模拟游戏。
 
  在谈及如何让孩子防患”人为伤害“于未然时,儿童心理教育专家黄家良和孟迁都推荐了情境模拟游戏。
 
  ”比如,在孩子上下学的路上,你请相熟的朋友(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是陌生人,也可以是熟人)上前跟孩子打招呼,用各种诱惑方式试图带走孩子。而你在远处观察。事后,你可以告诉孩子,下次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做的正确反应是什么。“孟迁举例。
 
  黄家良则推荐用这种方法找到让孩子与陌生人相处的安全点。”如果单一同孩子说不要同陌生人来往,是对孩子的成长的阻碍。要告诉孩子,不要因为对方是陌生人,就冷面孔对人。但如何让孩子避开来自陌生人的伤害,就可以通过模拟情境来告知他。比如晚报上报道,某个孩子在一个僻静的地方玩被骗子带走了,就不妨与孩子讨论一下,哪些地方对小孩子来说是不安全的,这种场合不要和陌生人交流。在这种探讨的过程中,孩子会比平时更认真地听大人的话。“
 
  此外,”学校需要做‘危机应对’的本能反应训练,以备危险万一降临时“,黄家良认为。
 
  ”人类在面对恐惧的时候,会因为‘惊讶’情绪持续的时间过长而失去本能的反应,形成人的木僵状态。学校的暴力伤害儿童事件,有不少孩子面对恐惧的时候是处于木僵状态而受到伤害。
 
  换句话说,这些孩子在平时真的都是非常听话的孩子,老师没有说或没有叫他们去做,他们不会去做。同样,面对危险的时候,没有指令他们不会有反应。
 
  学校可以引进游戏教育,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危机的有效应对能力,比如逃跑的方向、路径、求援的对象和方法。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可以在平时的训练中得来。“
 
  避开教育中的”禁果效应“
 
  对于年幼的孩子,总有许多事物会被家长贴上”禁止询问“、”禁止触碰“,甚至”禁止知晓“的标签。
 
  而所有的禁止,都会因为孩子的好奇心和家长的一时疏忽,而成为危险的可能性。
 
  因为厨房里有电、刀叉、热水,就让厨房成为孩子禁区,这显然不明智——越是禁止,孩子越是好奇。总有一天,他/她会趁你不注意跑进去摆弄一番。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当你做饭时,你把他/她叫进厨房,边做边告诉他/她,这是刀,如果你不小心,很容易划破手,这是火,如果……“孟迁说。
 
  这是跟有危险可能性的事物的相处,与人的相处,也是如此。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