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

    来源:现代生活网      作者:未知   2020年07月24日
分享到:


论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得世界改变了,我们的学校却卡在了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上停滞不前。

那么,对于现如今的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什么样的教育更有可能让孩子成功?怎样才能让孩子生活更幸福?

关于教育改革,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其中的活跃力量。

首先,不能再沉迷于追求优秀大学文凭的误区之中,其次应该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孩子具备在未来竞争中获胜的关键技能。

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小测试。



这所学校没有教科书、没有上下课铃声、没有考试,孩子们每天都忙于一些自主选择的特定项目。

如果你还在犹豫,那kindle电子书要告诉你,就是这样的一所看似特立独行的学校,却有着98%的大学入学率。

它,就是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所创新学校——High Tech High。同时,也是风靡全美的纪录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极有可能成功》)中,讲述的学校。

作为教育纪录片里的经典,不仅获得了各种电影节大奖,还在美国上千所学校巡回放映,掀起了一股教育革命的浪潮。

而作为这部纪录片的同名书中文版《为孩子重塑教育》已上市,LIFE教育创新峰会负责人马志娟独立教育学者钱志龙、著名TED演讲人肯·罗宾逊、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鼎力推荐!

毫不犹豫的说:“为孩子重塑学校,重塑教育,看这一本就够了!”



书的作者是托尼·瓦格纳,教育创新先锋、哈佛大学创新实验室常驻专家、教育纪录片《为孩子重塑教育》战略顾问。另外一个作者是著名风险投资人、斯坦福大学工程学博士泰德·丁特史密斯。

这本书让全世界政府、学校、家长明白以学科教育为主的应试教育所面对的挑战,同时让大家深入了解更符合未来的教育方式。

包括: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哈克尼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的优势和目前的发展状况。

方式多种多样,但背后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那么,教育体制为何停滞不前?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来看下吧!


以下是精彩书摘:

纪录片首映后不久,人工智能技术便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进步。灵敏的机器人正在大举入侵全球各地的制造业。无人驾驶汽车已从科幻变为现实。

无论是在围棋、扑克牌等竞技类项目上,还是在事关生死的癌症病人诊断和疾病预警上,人工智能软件都在迅速超越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类大脑。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吞噬着大量的常规例行职位,不管是蓝领还是白领,无人幸免。

在学校里死记硬背那些公式、定理等知识,我们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答案。

根据哈佛大学教育专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具备8种不同的智能轮廓: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每种智能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进度,可目前学校大部分采取的“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完全只考虑到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考试则是完全只考察学生这两个智能下的能力。

而那些具备优秀身体运动智能的舞蹈爱好者、具备出色音乐智能的演奏爱好者完全被忽略,而这些能力往往是人工智能时代最难以代替的一些能力。

但我们的教育体系却对此毫不在意,这让我想起了广电局领导曾说的一句话“凭什么让我们适应互联网?而不是让互联网适应我们?”,究其本质原因,大概有三个:

① 由应试教育而存在的产业链巨大,美国大约是500亿美元,中国保守估计2000亿人民币;

② 改变现有流程和安排难度太大,而且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是以提高学科成绩来招聘的,如果现在转型项目式学习,那么这些老师几乎无法胜任;

③ 综合能力很难衡量,比起通过提问和观察学生分析他的批判思维能力,直接给他几道逻辑题考试显得格外更简答。

而对于那些自身天赋或性格极为突出,但因为成绩不好而被认定为“普通”,甚至需要辅导,这一切都对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信心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

无数的事实证明有些学生在传统学校环境中默默无闻,却能在以多元化、非学术技能为核心的协作式学习环境中大放异彩。

有的家长可能会反驳,那些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创始人丁磊、马化腾、李彦宏都是超一流大学毕业的,而且整个互联网圈子很多大佬都是清华北大系,他们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成功人士,怎么能说应试教育阻碍孩子成功?

回答这个问题你只需要观察到这么一个事实:不可否认,走进精英大学校门的孩子都很聪明,动力十足,以成功为导向。

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为这些精英大学毕业生打上“高素质”的标签。但请不要搞错,他们不是因为上了精英大学而变得聪明、动力十足和以成功为导向的。是因为他们聪明、动力十足并以成功为导向,才被精英大学录取的。

什么样的教育最有可能成功?

自从本书英文版问世以来发生了太多事情。我们也有幸结识了许多怀着同样信念的伙伴。当初写书时,我们并不敢奢求会有多少读者,会形成多大的影响。

如今,每当我们听说全球各地的读者在这部作品的启发下开始行动起来重塑学校时,就会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振奋。

每当举办讲座,遇到读者拿着翻看得泛黄的书找我们签名时,就会受到深深的鼓舞和触动。

同时,我们两个深度参与制作的同名纪录片《为孩子重塑教育:更有可能成功的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纪录片和书籍的内容并没有什么重叠,但基本思想保持一致,都以托尼·瓦格纳关于重塑教育紧迫性的理念为基础。

这部纪录片在享誉世界的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Film?Festival)上举办了首映式,至今已在全球4000多所学校进行了放映。

纪录片由著名导演格雷格·怀特利(GregWhiteley)执导,生动展示了与传统学校有着天壤之别的新型教学场景,讲述了极富学习动力的师生之间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LIFE教育创新峰会负责人马志娟说:“学校和家庭是要为今天尚不存在的社会,培养尚不存在的人。创新或许是一种冒险,但顺从传统应试教育,却是毫无胜算的赌博。读完此书,你会有痛的领悟:原来我们千方百计要挤进去的学校,做的可能是'假教育'。”

独立教育学者钱志龙博士评价这本书时说:“一所学校,一部电影,和这本书一起,将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轮有关教育本质的思辩大潮,并伴随着一场已不可回避的颠覆性的教育变革。你可以选择把握时机踏着浪尖离岸远航,或和装睡的大多数人一样,一边抱怨,一边等着被拍死在沙滩上。”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亚当·布劳恩说:“在教育这个话题上,本书可谓十年一遇的佳作。让人读起来不忍释卷,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

因此,真诚的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帮助你。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