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校长回应温总理教改意见 教育如何摆脱危机
朱永新说,教育是一个公众性话题,全民对教育有很高的期待,但正如总理所言,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再加上,几轮教育改革均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出现了当下的“集体失望”现象。
“这对中国教育未来发展不利。” 他说,当前,应通过即将制定完成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唤起全民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改革。”
而在朱永新看来,要唤回信心,最刻不容缓的,是解决好整个民族的“核心教育价值观”,“回到教育原点”。
他说,教育的最重要使命,是培养美好的人性,塑造美好的人格,从而建成一个美好的社会。但是,在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生活中,分数恰恰成为教育至高无上的追求,成为衡量教育品质的唯一标准;在我们的大学,就业成为最急迫的任务,成为判断大学优劣最关键的指标。“这是中国教育许多问题的滥觞”。
朱永新为此呼吁,“中国的教育面临着一个‘再出发’的问题。现在,应该追问教育的原点,问一问:作为国家教育价值观,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人?到底要把我们这个民族带到哪里?”
从“原点”出发,朱永新一气儿列出了中国教育之五大“问题”:整体教育程度和劳动力素质仍然较低;教育发展不平衡,公平问题突出;应试教育为中心的模式仍然左右着教育;行政化、官本位的色彩仍然较为浓厚;教育经费依然短缺。
“我们对教育的投入不是差不多了,而是应继续优先发展”,他希望国家能够努力兑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4%的目标;他建议尽快建立分类指导的义务教育国家基准,而增加的教育投入,应优先投入西部、农村等最薄弱的环节,保证方向的正确性。
在他看来,教育公平、素质教育、教师队伍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教育生活,都与“国家教育价值观”的形成紧密关联。
他说,过去60年,中国教育界对改革是讲的人多,干的人少;局部改革多,整体改革少;浅层改革多、深层改革少。这既与我们的办学体制僵化、学校的自主权太少有关,更与教育发展的盲目有关。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
热门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