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人教社、语文社考虑将莫言作品编入中学教材

    来源:辽沈晚报      作者:杨军   2012年10月13日
分享到:
  专家:诺奖是对创作的肯定作品是根本

  “文学奖是光环,作品才是根本。”曾经在省级重点高中语文教学一线工作过、目前供职于辽宁人民出版社的资深编辑时祥选认为,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对他创作的一种肯定。“在一段时间内,他的作品会热销,但对于文学类图书的整体拉动作用估计不会太大。文学不是米面蔬菜,普通人,包括年轻人,不会从此人人捧读文学书。 ”时祥选认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慢慢的,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生出阅读的需要。

  几年前,时祥选曾经策划过一套面向中学生读者的当代文学经典作品选,其中小说卷请学者、评论家李敬泽先生编选,莫言的成名作《透明的胡萝卜》就曾入选。

  今年五、六月份,时祥选所在的辽宁人民出版社推出学者林建法先生主编的一套名家自选学生阅读经典,读者对象主要也是中学生,其中计划于2013年年初推出的第二辑的作者则包括莫言、贾平凹等。

  各方声音:莫言作品真有必要选入教材吗?

  尽管两大语文教材出版社目前都对莫言的文章进入中学课本,表现出了极强的积极性,但是这本身并不妨碍民间乃至学术界对这一议题继续展开讨论:莫言的作品让中学生学习,他们能理解多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是不是最适合中学生学习?“我不认为莫言的作品适合给中学生推荐,比如说他的作品中有一些细节描写得太逼真,如果选入教材,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是很担心。 ”毕业于辽宁大学的吴迪说。

  相比于完全拒绝,来自教学一线的语文老师们则有另外的观点和视角。沈阳一所省级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胡老师认为,衡量一名作家的成就,最终要靠作品,“曹雪芹没有得过奖,吴承恩也没有得过什么奖,但是同样作品可以代代相传。”胡老师觉得不应该让莫言的作品在语文教学中“光环化”。

  持有跟胡老师相近观点的教师们认为,可以适度增加一两篇莫言先生的作品,但是不需要过度渲染诺贝尔文学奖。

  当然,赞成增加莫言作品篇目的人也不在少数,“我们没有理由拒绝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本土作家,关键应该考虑的是,选择哪些适合中学生学习的作品,来纳入到语文课本中。 ”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