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条件

    来源:《谢宏真道理》      作者:未知   2010年11月24日
分享到:
       看起来娇柔可爱的孩子,似乎是一株小嫩苗,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有人说孩子从小就得接受挫折教育,这么做妈妈怎能舍得?可是真的要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吗?将来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孩子没有耐挫折的能力,又怎么能实现成功的人生呢?挫折教育真的要在孩子智力开发时就应同步进行吗?

  Q问:在赏识教育被人们极力称道的情况下,很多专家和妈妈们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并不能完全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于是与之相对应的挫折教育应势而生。父母应该怎么来理解挫折教育?

  真道理:

  对还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当父母的肯定会举棋难定。父母对挫折教育的看法各不相同,主要有3种:

  1.经历挫折才能得到幸福。让孩子面对困难能够保持一个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孩子来讲非常重要。不要让孩子感觉吃苦就是不幸福。其实,逆境更能锻炼人,只有在走出了逆境之后,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因为幸福可能是在克服困难之后才获得的精神愉悦。

  2.挫折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当孩子们的要求遭到拒绝时他们的反应:哭得那么委屈,甚至乱发脾气。这些挫折让他明白:哪怕是最亲的人,也不能满足他所有的要求。

  3.不需要额外再进行挫折教育。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已经很多了,不用额外给他设置什么障碍。比如,2岁开始说“不”,就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挫折。他本来觉得自己很强大,很有主见,但是,周围所有的声音都让他觉得不如意,他得说一个“不”字来反驳、反抗;后来发现,在3岁之前,好多孩子都不明白时间是不可逆的。认识自然规律的过程,也是孩子经受挫折的过程。

  那什么是挫折教育呢?心理学认为,挫折是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挫折包括3层含义:挫折情境,即干扰和阻碍意志行为的具体情境;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挫折行为,指伴随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和攻击等。

  Q问:适当的挫折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孩子的性格可塑性极强,挫折教育能让孩子变得坚强,但如果挫折过度了,孩子受到了打击,也可能会挫伤孩子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什么样的挫折教育才是真正对孩子有利的呢?

  真道理

  幼儿挫折教育应以适度刺激、引导为主,绝不能打骂、强迫。需要让孩子有机会体验挫折,但是这种体验不是人为地创设一种虚假的环境,而是在一种自然的、真实的状态下进行的。比如:对孩子的约束,并不是他所有的欲望都能得到满足,让他学会等待。这些对孩子来讲也许都意味着挫折。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开始,但不要刻意设计挫折,如果是过于刻意设计的挫折,有时候是达不到目的。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生活之中,抓住生活中的教育时机,因时因事地引导。其实孩子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已经够多的了,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也同样需要掌握一些基本原则: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

  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

  3.对陷入严重挫折情境中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

  4.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5.不跟别人比,多和自己较劲儿。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