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条件
来源:《谢宏真道理》 作者:未知 2010年11月24日
Q问: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和他在战胜挫折时的经验有关,也和周围人的态度有关。家长们在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时候,自己本身也有要做很多功课。家长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真道理:
孩子对待挫折的态度,和他在战胜挫折时的经验有关,也和周围人的态度有关。能自己找到办法克服困难,会带给他自信;亲人的肯定和支持,也会带给他面对困境的勇气。另外,亲人的乐观态度,也会感染孩子,让孩子在困境面前镇定下来。家长们在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时候,自己本身也有要做的功课。孩子们需要心理上的支持,而这种支持来自于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洋溢着爱的环境。人有向往才会乐观。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给他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这种幸福不是物质上的无条件满足,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持和关爱。一个疼爱你的人、一个牵挂你的人,可能就是你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原动力。
1.时机的把握。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不用故意创设挫折情境,关键是把握生活中真实的情境,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如: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孩子经常走一会儿就要抱,这个时候你要多鼓励他自己走,磨练他的意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比创设的挫折情境更能起到挫折教育的效果,关键是要把握时机。
2.家庭教育观念的统一。
对孩子的教育观念父母一定要统一,不要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尤其是与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家庭,祖辈与父辈对孩子的教育观念要一致,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以免让机灵的孩子钻了空子,达不到挫折教育的作用。
Q问:在孩子认识世界、探索世界以及建构自己的世界的过程中,父母应该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面对人生的挫折和挑战。挫折教育能带给家长什么启示呢?
真道理:
1.挫折教育不是受苦教育。
2.挫折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更成功。
3.我们追求的不仅仅是挫折本身。
4.挫折教育并非越多越好,要因材施教。
5.孩子遇到的挫折真的太少吗?
6.“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玉不琢不成器”并非挫折教育。
小 结:
其实,苦难和挫折本身不能造就一个人。能够造就人的是他在挫折和苦难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这件事情发生了,他走过来了,就会特别好。反之,也许会产生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感觉比较压抑。
上一篇: 国外孩子“吃苦”教育借鉴
下一篇:五大法则教出快乐宝宝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
热门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