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来源:现代生活网      作者:未知   2011年05月21日
分享到:

  不同国家的国情和文化相异,教育后代的法则会有很大差异,了解美国的这些法则,或许对中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有些启发。

  美国教育孩子的十二法则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希望法则:永远让孩子看到希望;

  力量法则:永远不要与孩子斗强;

  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

  声音法则:要倾听他们的声音;

  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求同存异法则:尊重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并尽量理解他们;

  惩罚法则:这一法则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慎用;

  后果法则:让孩子了解其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

  结构法则: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二十码法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与其至少保持二十码的距离;

  四W法则:任何时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谁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时候回家(when)。

  教育心理学在西方流行已经有些年头了,因此如今美国的教育界人士,从教育研究人士、中小学教职员工、到校外儿童组织的职工甚至志愿义工,都要进修过不同程度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或者受过相关职业培训。他们制定的教育方针和具体方法也都潜移默化地受到心理学的指导。

  上面这些“法则”也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来制定的。对熟知少儿身心成长过程的专业教育人员来说,这些只不过是最基本的常识。在美国,就是普通家长,也会通过学校的指点或者参与儿童组织志愿服务时受到培训而掌握较为专业的教育法则。因此这些法则贯穿于美国从社会、学校、到家庭的教育之中。

  当然,无论那里总会有例外,美国也会有不合时宜的家庭,采用不符合社会通行法则的方式教育孩子,尤其是一些外来新移民家庭,不理解美国的法则,依然按照祖国的一套规矩来管教孩子。如果家长不根据社会主流法则来调整自己的观念,越花费大力气教育,大人孩子越不开心,培养出来的孩子还无法适应美国社会的需要,甚至会因为管教过度引起虐待嫌疑而触犯法律。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