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阅读史,也是他的心灵发育史
有人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阅读的意义在于,它在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上,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阅读史,即是他的心灵发育史。
我说,阅读是拯救灵魂的必修课,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等于在他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
《参考消息》2009年2月1日刊登了一名成功少女的故事。
这名少女叫邹奇奇,只有11岁,她在8岁时就出版了12万字的故事集《飞扬的手指》,一举成名,被美国媒体推上《奥普拉脱口秀》,上了美国广播公司的《早安美国》,被主持人称为“美国文坛小巨人”。
奇奇所撰写的逾300篇故事,多以中世纪为背景。从古埃及写到文艺复兴,文中透露着独特的关于政治、宗教、教育的见解,思想内涵深刻,文思严谨,令人难以相信是由8岁的孩子一手撰写的。
问到女儿的成功原因,邹奇奇的母亲说:和她住在一起,就像生活在大学里,因为,她每时每刻都在教别人“新”的知识。她妈妈“经常给予女儿赞许与鼓励”。
家里的哲学就是:“学习与吃饭、喝水一样自然,永远不要放弃学习。”
对于自己的成功原因,奇奇认为要归功于涉猎书目广泛。她说她的藏书包括天文、地理、文史、传记,而最爱的莫过于历史和小说。
奇奇读书的速度也令人咋舌,一本700页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她花8个小时就能读完。
邹奇奇现在的生活是充实的,她要创作散文、小说、诗歌及撰写博客,她要应邀到学校、企业、国际研讨会上发表有关写作和社会研究的演讲。
她有自己的梦想:希望长大后当一名教授,或者尝试做记者工作,并继续写书。
奇奇的成功就在于她从小养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与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这不正是我们每个父母从小就应该给予孩子的最好的“礼物”吗?
有的父母说,现在的孩子学业越来越重,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我觉得,让孩子阅读是最好的教育,比参加各类补习班要有价值得多。
当然,如果我们能教给孩子一些方法,让孩子既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又能扩大知识面,正可谓一举多得。
在孩子小的时候,读书大多是随意的行为,随着年龄增大,的确需要父母给孩子提供一些指导,教孩子一些技巧,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首先,父母要学会让孩子改变一些观念,如现在你的阅读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要改变并不难;如果你渴望读快一点,你真的就能够读快;阅读速度可以成倍、成十倍提高,一目数行并不是天才的专利;阅读速度的提高与理解文章内容没有根本上的矛盾。
另外,及时纠正孩子的一些不良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如眼睛距离书本很近;默读的时候总是轻声地读出声来,或者虽然没有声音,但是感觉到喉结在动;歪着脑袋,躺着或是伏在桌子上阅读;喜欢一口气读几个小时等。这些习惯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朗读出声音是阅读速度慢的一个阅读障碍。我们比较看电视和看报纸就知道,听一分钟的电视新闻,其播报的文字量大大少于我们一分钟阅读报纸的文字量。
如果在阅读的时候出声,理解速度就大打折扣。当然,读出声对记忆是有好处的,因为这是一种多重刺激。但是记忆和理解是有区别的,少了一种记忆手段并不意味着理解能力会下降。
让孩子爱读书,我们要学习犹太人。据说犹太人在孩子1岁的时候就将蜂蜜涂抹到《圣经》上让孩子舔,意在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的事情。这个饱经苦难的民族拯救自己的秘密就是读书。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
热门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