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三大心理障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
来源:互联网 作者:lzxml 2009年07月29日
(二)情绪障碍
1、 定义:指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期的以焦虑、恐怖、抑郁、强迫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例如我们常说的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等都属于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障碍范畴。一般发生率在1-2%左右,而且女性多于男性。
2、 发生原因: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在研究中,但目前医学比较认可的几种观点是:
1)遗传易感素质,主要指父母就有不良的情绪问题,而孩子则在不良的环境因素影响下容易诱发情绪障碍。
2)家庭和学校教养偏差,如期望过高,缺乏沟通,过分保护或过分严厉等等,都使得孩子容易产生情绪障碍。
3、 常见的表现: 以焦虑症和学校恐怖症为例:
1)焦虑症是最多见的儿童情绪障碍。表现为焦虑不安、心神不安、坐立不停、心烦意乱、无心学习及作业、无心参加文体活动。除了这些焦虑的心情和不安宁的外表外,还见有心悸、气喘、出汗,甚至腹痛、恶心呕吐及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而且常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突出表现,为此而误认为是患有什么疾病,多次去儿科检查或急诊,最终因没有查出结果才来到心理医师处。儿童焦虑患儿常有认真仔细、胆小多疑的性格,在某些精神因素如亲人重病、意外事件或学业失败等诱发因素影响下而发病。
2)学校恐怖症。患有学校恐怖症的患儿,平时往往是优秀学生,他们学习认真、主动、学习成绩优良。他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很严,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值也很高。他们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中,一旦某次学业失败即会出现不敢去学校,不敢见老师与同学的情绪。于是每天上学之前会出现心神不宁,不断跑厕所去小便、大便,哭着要求不去学校。若勉强送去上学后,在教室里如临大敌一样难受,坐不宁,听不进,还会出现肚子痛、呕吐,最终不是逃离学校就是被老师送去急诊求医。奇怪的是这些孩子得到病休或在双休日就一切正常,故常被怀疑是学了坏样,想赖学,于是采用严厉手段令其上学,最后患者会因焦虑、恐怖得实难忍受而寻死觅活。
4、 治疗和预后 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及行为强化训练的方法,必要使可以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在实际生活中,要强调几种方法综合适用。而且需要家长、老师、心理医生的配合,既要控制住症状,又要从认知状态和行为模式上去根本改变这些孩子。情绪障碍如果能够积极地进行治疗,大多症状都可以得到缓解。
上一篇: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下一篇:有损儿童发育大脑的食物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
热门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