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端午,又一年粽子飘香的时节

    来源:平叔闲谭      作者:黄宇   2020年06月19日
分享到:


端午还有几天,粽子已然上市。成都旧城马鞍东路街面上各位婆婆裹的粽子,又成为一年新闻记者眼中的焦点。至于何年兴起有此粽子一条街?张婆婆?李婆婆?到底是哪个婆婆开的头,没人说得清楚。而我,因为粽子,想起了我的老祖母。

祖母离开我已然有三十三年,彼时我不足六岁,对于老人家记忆也就是碎纸残简,模糊迷蒙的,但往往又在不经意间闪现在心底,似乎又是那么的清晰在目。

至今仍然记得祖母在天井里裹粽子的场景,甚至记得那天是小赤豆的椒盐粽子。老祖母就坐在那里,一小陶缸放在天井里的青石条上,里面已盛上和好的糯米、赤小豆、花椒、咸盐等原料。祖母一只脚也搭在青石条上,一边理好粽叶作喇叭状,一边用勺子将原料舀入喇叭口,就手两裹三裹成三角形状,缠上麻绳,低头用牙系紧,一只漂亮的粽子也就成了。

祖母出身蒲江寿安的农家,旧时代妇女的典型,一辈子做家庭妇女。祖父早年于成都东门外开一小柴火铺谋生活,自己既是老板,又是伙计,还是小工。祖母则一人操持家务,抚育父亲姑母一辈六个子女,甚而下一代十五个孙辈大多亦是祖母一手带大。物质匮乏的年代,好多东西都得自己动手来做,不会做的话,就没得吃。不比今日,掏钱就成。豆花、腐乳、豆瓣酱、豆豉、汤圆粉、醪糟、咸菜、盐蛋、皮蛋、香肠腊肉……都是祖母一手操持。包括这端午的粽子。

及我出生的七O年代末,已渡过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至少城里人,溫饱已不成问题。端午节,粽子是敞开吃的。椒盐的赤豆粽子最受大人欢迎,白粽子剥了粽衣沾红糖水来吃是孩儿们的最爱。我得蹲在条凳上才够得上高方桌的台面,把粽子带糖水的表面啃掉,剩下的就塞给了父亲。咸鸭蛋也是不错的美味,自小吃到现在依然极喜欢。皮蛋,生食有点碱味和奇怪的口感,老祖父固执用棉线来拉成小块,红油调料拌来却是相当赶口。还有一样时令的红苋菜是不可以少的,油盐蒜蓉炒好,满是紫红的汁液,拿来伴饭,这玩意似乎也就是端午前后应景。其他的也还有些鱼肉点缀下,虽不比今日的杯盘堆满的宴席,却让这节日充满了油水。

七O、八O年代交汇的时代,去文革不远,世道依然辛苦,思想束缚而民智未开,旧有的划龙舟、抢鸭子、喝雄黄酒习俗已沉寂多年,市面上并没有太多的看头以及节日的氛围,幸而过节了嘛,家里总会有这么一桌好饭菜,虽未必丰盛,家人团聚却是那个时代最温情的一幕。走得再远,到了这个时节,饭桌上的味道会牵引着我们的鼻子追寻回家的方向。

时光如流水,祖母祖父都已次递仙去。父母亲也年过古稀。我自己么,竟也进入不惑之年。头发倒是尚未萧然,孩子来得晚,谦儿才当冲龄。中年!有些可怕,挡不住还是来了。焦虑,烦躁,看不清的未来,强自镇定的漠然。坚持走下去,累了总还得抚慰心绪,以获得片刻的喘息。心灵鸡汤的布道,只是一剂麻药而己。觥筹交错,一时的欢宴随后却是落寞。都没有什么意义。

反求诸己吧,想想自己的亲人们,曾在一起的因缘,虽远隔时空,仍能感受持久的爱,穿越往昔,如一泓清泉浇灌在心田,开满芳草鲜花。这便是每每牵引着我回望逝去亲人的念想,从而百倍地珍惜身边每一位亲人,去获得并传递这份亘古不变、源源不绝的力量,继续前行,及我一生。

年节,一个个特定的时点,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幕幕平凡的场景,享受生之温情。

端午,又一年粽子飘香的时节。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