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世间再无霍金,但如何培养“霍金式”的想象力与好奇心

    来源:搜狐      作者:徐耀   2018年05月01日
分享到:

杨振宁说过:“人的智力包括五个因子: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和幽默感。而在霍金生前一次与王俊凯的对话中,霍金也呼吁年轻人对未来的思考要有想象力。可见,想象力、好奇心与创造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想象力、好奇心与创造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究竟如何培养?



我喜欢看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尤其关于探索宇宙、星际航行、人类起源等的科幻作品,这可以扩展我的想象力,让我把已经失去的部分好奇心再捡拾回来,也许某一个想法可以帮助我去创造一种新技术、新物质、新产品,抑未可知?

前一段时间,适逢霍金去世,全世界都在为失去一位爱因斯坦式的物理天才而遗憾。不过,绝大多数人认识霍金不是从他的理论开始,而是他得的怪病,至于他的理论贡献,更是没几个人能理解。我对霍金的认识来自于量子黑洞理论,这个理论不同寻常,一言以概之,大量微观黑洞就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并且不断诞生和消失。如果我理解正确,那么宇宙的结构就不仅仅是动辄几亿光年般巨大的宏观景象,也有了量子级别的微观景象,这不仅是物理学的进展,也是西方实证哲学的巨大补充,而知微见著的哲学理念在中国则是经典。在来自于兵家的道家思想里,变幻莫测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比如,量子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测不准原理),宇宙可以无限放大,也可以无限微缩,可以渐近变化,也可以突变,对有形世界的观察联想到对宇宙的描述,到如今也需要极强的想象力。

认识宇宙的结构,星际航行的物理可能性,人类自身机体是否适合星际航行,人类的机体结构在宇宙中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是不是要改造?这是我从电影“火星任务”中发散出来的想象,写成下面关于未来科技的文字,并成为默克好奇心活动2018年的合作伙伴。《环境与生活》期刊执行副总编郑挺颖读后觉得想象力不错,并转载了该文。

宇宙之宇,意即上下前后左右,是空间。宇宙之宙,意即古往今来,是时间。宇宙就是时空,不只包含许多由物质甚或反物质构成的可以具体由声光电磁性质探测的天体实体,而且包括天体演化的过程,过程就是时间,时间也可以由声光电磁来表现,也许时间和空间可以互相转化。空间和时间由光来联系,而光速不变是目前解释宇宙的基础,这是一把尺子,但这个尺子对不对?很多人早已怀疑,但尚无改变这一理论的证据。寻找可变的尺子,也许是揭示宇宙、最终探索宇宙的未来技术所在,没有更好的尺子,我们终究跨不出现有的观点束缚:其他星球总是很多很多光年那么远,而我们的星际旅行工具却那么慢。有了好的时空联系尺度,也许我们可以将物质和时间进行转换,那么人类可以容易地在其他星球生存,而不惧地球的变化。

说到人类,更关心的是自身的处境,人类发明了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准确的技术来改变自身生存状态,但这些技术产生了完全相反的两方面作用:人越活越久,地球越来越承担不了。如此,人类自身的未来取决于对宇宙的认识能否突破,突破来自于既有的时空理论基础被打破,这是未来科技的出发点。

霍金认为外星人存在,也认为人类会被人工智能终结,这二者是一个问题。按照现在人类的身体结构,人类不能离开地球,只有与人工智能结合,才会有永远不怕死的物种,而这个物种就是未来地球的主宰。正如远古人类在一夜之间进入了文明世界,也许外星人会将人类机体与人工智能合二为一,成为强壮的新人类。新人类使用意念或者生物电面对面交流,通过可见光调制技术远程通讯,致密的机体可以抵抗惯性以适应星际航行的速度突变,时空转化技术可以改造其他星球的环境以适合人类。人工智能加强的3.0版人类极大削弱了情感能力,增强了逻辑能力,人类寿命大大延长,生育能力大大降低,人类的内部战争彻底消失,人与人之间过着平等而没有互相敌视的生活。

没有根本性的理论突破,人类发明的技术以各种自私目的施展开来,局限了人类的思维。改变之前,短期未来的新技术人将沿着目前的路线走下去。在我看来材料领域将会有更多新基于谱学的材料诞生,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法;新能源要指望可控核聚变带来源源不断的电力来取代日益枯竭的化石能源和不稳定的太阳能、不强劲的化学电能;急功近利而造假泛滥的生命科学不会有太大发展,更为严重的是,如今的生命科学发展下去对改造人体构造并无帮助,人类要实现星际远足,必须大大改变现有的生命科学;可以期待的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综合体将让世界没有距离感,量子通讯从想象力上来说很诱人,也许可以减缓时序对人的影响;最终,人工智能将大大取代人脑那些经常不靠谱的思考,为破解时空转换之谜提供解决办法,也许人类可以籍此在地球上制造出不依靠已知能源的高效推进动力,使更远的星际航行成为可能。

解释宇宙与解释人类自身是一个命题,不是物理学家和生命学家的单独使命,应该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原生的想象力使然。好奇与想象互为因果,不分先后,推动了创造,这个过程就是人类的进步。我连续三年参与默克好奇心活动“#always curious”,期间了解了好奇心的构成要素、危害好奇心的因素、一个团体内不同人物好奇心的差异,等等,细致的数据凸显了国外企业关于创造力的关注,这种追根溯源的精神值得我们相仿。

对于国家,创造力是关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问题,但什么样的创造才是核心?过去常常听说的集成创新如今在主流媒体里已被原始创新所替代,说明社会对创新的认识有所加深。所谓集成创新,严格说来属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是科学和技术的创新,这在中兴最近遭受的灾难中可见一斑。长期以来,中国的企业热衷于自己杜撰出来的集成创新概念,不在基础原材料和精密加工设备上下功夫,以赚快钱为目的,最终会沦落为外观设计创新,这与国外高科技公司相比,在创造力的认识上就存在巨大差距。如果创造集中在商业模式上,对科学的好奇心就会被淹没,对技术的想象力就没有太大必要了。所以,要想拥有较强创造力,人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一定要很强,这也就是我们所提倡的“always curious”。

当好奇成为习惯,学习就是快乐的过程,想象就是各种知识的交汇,这就是创造力的源泉。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