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家长五妙计赐给孩子好成绩

    来源:儿女培养手册      作者:未知   2010年10月27日
分享到: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其实很简单。我测试过一个4岁的孩子和一个2岁的孩子。我们一起到公园玩,告诉两个孩子这棵树叫榕树。过了一会儿再问,结果4岁的孩子回答不出来,2岁的孩子却回答出来了,这是因为2岁孩子的家长平时有要他记东西的习惯。跟4岁的孩子再讲一遍后,他也记住了。但回家后再问,又忘记了,再提醒他几次,最后终于牢牢记住。对4岁的孩子而言,要抓紧培养记忆力了。

  培养记忆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经常问孩子昨天看到什么,昨天去公园玩看到什么,昨天去姑姑家吃了什么,等等。当然,记忆力还包含着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继而可以问那个东西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好吃不好吃等。对事物特征的观察力与记忆力是匹配的。

  看书认图也是一个培养记忆力的方法。可以让孩子辨识各种水果图、鸟类图、动物图,认识图片后再带他辨识实物,这样立体地加强孩子对事物特征的归纳和记忆。其实,记忆力是日常生活中最好培养的能力。

  一般的家长,都会在孩子能识物时教他辨识记忆事物,两三岁时记忆力很好,但稍微长大了,反而记不住东西了,其原因在于家长没有坚持培养孩子记忆力。孩子生活范围越大,见到的事物越多,转移注意力的现象就越多,父母缺少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记忆所见所闻,他的记忆功能就懒惰了。而家长却不知道,只因为你没有完成举手之劳的记忆力培养,将来有可能让你的孩子在学习上“变笨”,比别的孩子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妙计四: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首先是对事物的了解能力,包括对事物的特征、成因、来龙去脉等一系列的了解。在老师的教学中,老师讲解的其实都是对知识的理解,这是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理解力在心理学上是一种理性认知能力,对事物充分理解后,形成判断、推理等能力,是儿童思维向高水平发展的标志。可以说,理解能力强弱是儿童学习好坏的重要标准,用俗话说,就是老师的课能不能听懂。一些孩子在学校里混日子,学习一团糟,就是因为理解力太差,老师对牛弹琴,学生只能苦熬到下课。理解力跟不上,更别谈成绩。

  理解力是在经验水平和智力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记住,是培养和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即便孩子智商很高,如果没有专门训练,理解力也可能很低,像一座没有被开发的矿藏。因此,学龄前的理解力训练,决定孩子上学以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家里,父母要利用各种时机有意识地对孩子提出一些“为什么”,让孩子动脑筋去探索,养成从思考到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良好习惯。

  这些训练,完全可以凭借大人的经验来进行。比如看见一辆汽车,可以问孩子汽车为什么会跑?因为有轮子。轮子为什么会动?因为司机开了发动机。更具体的理由,当然不必追究,孩子以后知识量增加后自然会理解。比如问鸟为什么会飞?因为鸟儿有翅膀。那么好奇的孩子就会继续问:是不是人做一对翅膀也会飞呢?可以让孩子思考、存疑、搜索答案或者实践。父母在与孩子共同探讨问题时,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是一个老师,可以是一个探讨者,也可以是一个无知者,目的是激发孩子的理解能力。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