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黄公望:问道富春江

    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李刚   2020年07月28日
分享到:

富春江是我心中仰慕已久的丹青圣地,今天的富春江不光是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它作为钱塘江中游一段的别称,流贯浙江省桐庐、富阳稻茶飘香的富庶之地,穿越六百年,宛如穿梭在岁月交织而成的时光隧道中,那也是黄公望心灵通往自由的途径。

黄公望出生于1269年,正是宋末元初的朝代更迭之年,这也决定了这一年出生的黄公望将成为最下等的“南人”接受民族歧视的统治。七八岁时,他作为江苏常熟一陆姓人家的孩子,过继到浙江温州黄氏家中,年迈的黄父见到聪明伶俐的继子,感叹道:“黄公望子久矣”。这一叹,也就成了继子的名与字,“黄公望”,字“子久”。

青年时的黄公望也有触摸梦想的日子,二十多年学而优则仕的渴望,让他有过在北京和杭州做书吏的过往,游历过大都(今北京)、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些地方,包括浙江的杭州、嘉兴、湖州,江苏南麓(平江)、镇江、松江府。这些地方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这里不但出画家,而且出了一批富人,他们喜欢文化,经常举行雅集。在杭州他邂逅赵孟頫,并入其门墙之下,他自己曾有诗云:“当年亲见公挥洒,松雪斋中小学生。”正是这段与赵孟頫相识结缘的日子成为他山水画的起点,那年他31岁,也仿佛成为他一辈子艺术创作的一个隐喻和注脚。

浙江自宋受永嘉学派的“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的影响,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虚谈生命,主张人人做大商人,可以做官。从小长在永嘉的黄公望起初并不以画家终其未来,希望成就事业。但在元代阶级民族制度等级森严和汉人被歧视的时期,仕途成功的可能性太有限了。年近五十为书吏还被诬陷下狱,出狱后生活在松江、杭州一带,以卖卜为生,浪迹江湖,也算是一种底层文人的经商之路。后来加入道教全真派与张三丰成为教友,在苏州多地开设三教堂。

黄公望眼中的富春江是从杭州开始到富阳、桐庐,在杭州西侧有龙井、狮峰、梅家坞茶园,这是龙井茶的腹地,在雾气湿润的山水中成就了最美的茗茶。正像他晚年说的“每当春秋时焚香茗茶”,晚年隐居此处除钟情山水外,还有龙井茶的诱惑。

《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黄公望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岸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富春山居图》营造了一种以披麻皴为表现语言的山水结构,与真山主要的不同点在于画的山头堆满了巨大的怪石,而与远观的实景看似毫无关系。这种在山头堆满石头的画法源自于董源,史称“矾头皴”,外貌似明矾的结晶。黄公望则加入了自己的亲身感受,把董源的圆形“矾头皴”改为披麻皴方尖式的巨石,把山水画从山水的自然形态中摆脱、解放出来。《富春山居图》多用笔尖,中锋侧锋互用,侧锋较多;用墨浓淡干湿混用,淡墨干墨较多。在他的画论短文《写山水诀》中主张作画应“先从淡墨起,可改可救,渐用浓墨者为上”,力主反复修改补充式的笔墨,追求画面前后上下多层次的空间关系。


富春山居图(局部)

从他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到《富春山居图》并非描写自己居住过的书斋环境,而是画宽泛的山居景色,是讴歌在山光水色中栖居的自在精神。虽然黄公望没有为这件作品起名,但他的确画的是富春山“可游可居”的景色,所以后来人把它叫作《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创作的目的只是赠给同为全真教弟子的郑无用,后来董其昌说他的心态是烟云供养,以画为寄的人生之逍遥。在物转星移变幻中,经过沈周、董其昌、乾隆皇帝等收藏者的传奇演绎之后,该图被分成《剩山图》和《无用师卷》两部分。

黄宾虹说中国山水画是老子的道家精神。老子的自然主义蕴含着返璞归真,保全人性的本然和真实,因此“无为”并不是消解本能性的自然欲望,而是消解心智作用的机巧欲望。在那个生活在底层、物质匮乏的年代,黄公望前半生困厄流离,但在与中华道家精神际会与互融下,他的人生和艺术实现了更加开阔的流转。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穿越了历史,见证了传奇,并以文化的深沉力量成就了中国美术史上的山水画之高峰。


《剩山图》,画卷纵33厘米,横51.14厘米,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