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设计“日元陷阱”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未知 2010年03月29日
声东击西
从表面上看,美国对日本提出的要价是冲着日美贸易顺差去的,有些甚至是“为了日本好”,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除了扩大内需、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外,其他四大举措尤其是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都非常明显。
比如,诱导日本加快日元国际化步伐一招,表面看是为了提高日元的国际地位,但骨子里却是一步“损招”:通过日元国际化,国际热钱可以更方便地自由兑换,境外投机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日元资产;通过热钱涌入以及日元资金和资产的大量买入,“市场力量”可以推动日元持续、快速地升值,既为投机者获取汇兑受益,又达到削弱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目的。与此同时,热钱大量进入股市房市,在为投机者提供丰厚的投资收益的同时,还制造了空前的资产泡沫,为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预先挖好了陷阱。
对待日美之间的这一段历史,某些经济学家曾认为,日本经济泡沫化是其货币政策失当、货币环境过于宽松造成的。但实际上,只要认真去研究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日本出现宽松的货币环境,完全是日元升值及美国不断施压的结果:
一、日本国内流动性泛滥,主要是日元升值后热钱大量流入造成的,不是其央行票子发得太多所致;二、日本一开始采取降息的政策,主要是担心日元利率太高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境内。如果日元的累计升值幅度不在美国的逼迫下达到97%(1985年9月到1987年底),那么热钱就不会放量涌入,日本就有条件实施较高利率的政策;三、正是因为美国迫使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经济在1986年出现“升值萧条”,为了避免经济进一步衰退,日本政府才不得不采取减息的政策;四、日元在1987年2月之后一直维持低利率恰恰是美国在“卢浮宫协议”中对日本提出的要求。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热钱流入日本主要是日元当时未大幅升值、一步到位造成的。实际上,为了推动日元升值,日本曾经使用了一次性大幅升值和小幅升值、政府行政性大幅升值和“市场力量”推动下的渐进升值相互交叉的办法,但无论升幅有多大,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无法满足美国商界和政府不断追加的筹码和不断扩大的胃口。
日元大幅升值直接损害了制造业的对外竞争力,为美国制造业反超创造了条件。此外,升值还吸引大量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日本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因房价、租金和工资上涨而进一步被削弱。从中国的情况看,除了2005年6月一次性升值3%外,在此后的3年时间内一直实施逐步、缓慢升值的策略。由于人民币升值的方向和幅度可以基本判定,因此,居民、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抛售外汇、借入外汇、购入人民币的汇率风险很低,投机收益却很丰厚而且基本可以锁定。这就导致升值预期一直挥之不去,热钱流入的态势一直得不到扭转。
从日本和中国的实践可以看出,只要国际压力存在,无论是采取大幅升值还是渐进升值的方式,都无法达到减少贸易顺差目的,都无法改变热钱涌入和流动性泛滥的局面。
从表面上看,美国对日本提出的要价是冲着日美贸易顺差去的,有些甚至是“为了日本好”,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除了扩大内需、扩大从美国的进口外,其他四大举措尤其是日元大幅升值对日本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都非常明显。
比如,诱导日本加快日元国际化步伐一招,表面看是为了提高日元的国际地位,但骨子里却是一步“损招”:通过日元国际化,国际热钱可以更方便地自由兑换,境外投机者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日元资产;通过热钱涌入以及日元资金和资产的大量买入,“市场力量”可以推动日元持续、快速地升值,既为投机者获取汇兑受益,又达到削弱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目的。与此同时,热钱大量进入股市房市,在为投机者提供丰厚的投资收益的同时,还制造了空前的资产泡沫,为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预先挖好了陷阱。
对待日美之间的这一段历史,某些经济学家曾认为,日本经济泡沫化是其货币政策失当、货币环境过于宽松造成的。但实际上,只要认真去研究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日本出现宽松的货币环境,完全是日元升值及美国不断施压的结果:
一、日本国内流动性泛滥,主要是日元升值后热钱大量流入造成的,不是其央行票子发得太多所致;二、日本一开始采取降息的政策,主要是担心日元利率太高会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境内。如果日元的累计升值幅度不在美国的逼迫下达到97%(1985年9月到1987年底),那么热钱就不会放量涌入,日本就有条件实施较高利率的政策;三、正是因为美国迫使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经济在1986年出现“升值萧条”,为了避免经济进一步衰退,日本政府才不得不采取减息的政策;四、日元在1987年2月之后一直维持低利率恰恰是美国在“卢浮宫协议”中对日本提出的要求。
国内有些学者认为,热钱流入日本主要是日元当时未大幅升值、一步到位造成的。实际上,为了推动日元升值,日本曾经使用了一次性大幅升值和小幅升值、政府行政性大幅升值和“市场力量”推动下的渐进升值相互交叉的办法,但无论升幅有多大,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无法满足美国商界和政府不断追加的筹码和不断扩大的胃口。
日元大幅升值直接损害了制造业的对外竞争力,为美国制造业反超创造了条件。此外,升值还吸引大量热钱流入房地产市场,日本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因房价、租金和工资上涨而进一步被削弱。从中国的情况看,除了2005年6月一次性升值3%外,在此后的3年时间内一直实施逐步、缓慢升值的策略。由于人民币升值的方向和幅度可以基本判定,因此,居民、国内企业和跨国公司抛售外汇、借入外汇、购入人民币的汇率风险很低,投机收益却很丰厚而且基本可以锁定。这就导致升值预期一直挥之不去,热钱流入的态势一直得不到扭转。
从日本和中国的实践可以看出,只要国际压力存在,无论是采取大幅升值还是渐进升值的方式,都无法达到减少贸易顺差目的,都无法改变热钱涌入和流动性泛滥的局面。
上一篇: 八位经济学家同声呼吁人民币维稳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
菠菜和坚果,防脂肪肝
过量饮食会导致肝脏中甘油三酯...... <详情>
-
常揉腹部有6大养生奇效
一、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揉腹...... <详情>
-
朱莉切除乳腺引质疑:背后潜藏巨额利益
5月14日,好莱坞女星安吉丽...... <详情>
热门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