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美国6成“高考状元”被哈佛拒收 高分失宠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未知   2010年06月09日
分享到:

  2008年申请哈佛大学的学生超过2.7万人,而录取率只有7.4%。许多人的成绩十分优异,SAT考试中取得满分的学生大有人在,但最后大多还是被刷下来了。

  那么能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呢?让我们看一个例子。俄亥俄州雪克黑茨市哈沙维布朗高中的爱丽娜·奥聂思凯斯基一直关注着水污染,选定解决金属离子污染水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在3000个小时的屡败屡战后,她终于发明并申报了自动微电子化学传感装置控制电镀系统的专利技术。这一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电镀时排入水中的金属离子。她还是西门子—西屋科技竞赛地区决赛选手;英特尔科学英才半决赛选手;校世界事物联合国俱乐部主任;校报主编;疗养院志愿者资深协调人;丹麦人在二战纳粹大屠杀中帮助犹太人的历史的研究者。

  第二个例子是,匹茨堡福克斯切派地区高中的迈克尔·米尼克创作了4部音乐作品,其中2部为情绪忧郁症患者筹得4000美元善款。他被《匹茨堡邮报》评为2000年最雄心勃勃的新一代音乐家,曾任校报总编、校社团主任等职,最后哈佛大学将其录取。

  -与众不同

  美国教育最大特质


  像哈佛、耶鲁、斯坦福这样的名校,绝不缺乏成绩高的高中生申请者,而这些学校的入学审核官的责任就是如何拒绝90%的申请者。一个申请者要想不被像哈佛这样的名校拒绝,他就一定具备特殊性,这也就是美国中学生中最流行的理念,I am Special,我是与众不同的,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是一个特殊的人。从美国名校录取以及美国普通教育的特性可以看出,美国教育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培养个人独立的特质,进而达到人才辈出的局面。

  中美教育都强调要有公平性,但如何实现公平却是走不同的路。美国的大学录取当然十分重视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但同时更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服务社会的精神,综合考量是重要的手段。中国的高考体制最初有利于挑选人才,但“唯分数论”一直是其中的致命弱点。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如何排除权力、金钱、人情、关系的干扰,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我们还需要探索自己的路。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