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倾听的力量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彭小华   2021年06月19日
分享到:

图/图虫创意

D是我的一位会4门外语、一生遍游世界的美国朋友,今年86岁。他曾担任一项奥林匹克运动的教练,还带出了一位世界冠军,一直工作到84岁才完全退休,事业漫长而辉煌。虽然,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从年龄看,D算得上健康老人,行走无碍,还可以开车。他有丰裕的退休金,疫情之前,可以走亲访友,可以听歌剧、看电影、下馆子。而且,D的精神生活堪称丰富、深邃,他酷爱阅读、思考,文史哲造诣深厚。但他认为自己对人类没有贡献。

现在,他住在一所条件相当好的养老院里,一个人住着一套一室二厅的房子,有一只猫作伴,日常饮食和各样琐务都有人打理。

或许很多人认为D的生活成功又幸福,然而,D精神上非常苦闷。

他严重失眠,常常连续几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他常做噩梦,晚上睡不着,白天精神就不好,饮食、活动都受影响。他还患有重度忧郁症,常常一动不动盯着墙壁几个小时,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经常有自杀的念头。

过去的一个月,我和他进行了多次深入交谈。我发现,D的大多数痛苦与这个特定的年龄段有关,并且具有超越文化的普遍性。长寿是很多人的愿望,然而,即便像D这样的人,老年也不那么好过,值得关心老年人精神健康和快乐的子女、照顾者重视。正如《最好的告别》作者阿图·葛文德所说,老年是一连串的丧失和衰退。

D的妻子已经去世多年,5年前,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又因癌症去世。一个人比伴侣、孩子活得久,必然承受丧亲之痛。他的妻子晚年患了阿尔茨海默症,最后几年因无法照顾,D只好送她去养老院。自从她去世以后,D常常觉得没有尽到责任,内疚、愧悔如毒蛇般纠缠着他。尤其近来他感到记忆力衰退,经常忘事,想到自己也可能成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以及妻子在生命终了前的状态,他感到惊恐、焦虑。

养老院的条件虽好,但D从没接受这里的生活。像很多老人一样,他觉得到了养老院就是“等死”。这里满眼都是坐着轮椅的垂暮老人,每个月都有人去世,气氛压抑。他拒绝认为自己属于这里,跟周围的人保持着距离,多年来,没有交上一个朋友。

绝望和无意义感乌云般笼罩着D的心灵。他觉得自己对社会毫无贡献,只有聊到曾经的事业他还有些兴奋,不过,他说,那都是过眼云烟。他的工作有人接着做,别人照样做得很好,甚至更好。他哀叹自己一旦死了,过不了两个月,就不会有人记得他了。

正如《好好告别》作者、陪伴了数千位逝者的英国姑息医疗专家凯瑟琳·曼尼克斯说,害怕被人遗忘是生命临近尾声时具有的普遍性焦虑,想要留下遗产也是人之常情。而积极心理学奠基人马丁·塞利格曼则发现,抑郁和消极、无助有关,采取行动,做建设性、有意义的事情有助于抵抗空虚、无聊,摆脱抑郁。

好在同情、不带评判的倾听创造了一个安全的空间。在D吐露自己的苦闷、忧惧后,他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有的只能接受,有的只能放下。他按时吃一日三餐,增加了锻炼和社交,制定了作息时间,还学会了冥想。并以客观的眼光重新评价过往的经历,看到自己的成功,也原谅和接纳了自己的不足。

D决定动手创作,记录过去大半个世纪他参与的那项运动的历程、趣闻和感悟。这个想法让他兴奋。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