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搭讪也是一种自我提升

    来源:青年周末      作者:未知   2009年11月06日
分享到:
  搭讪学重要理论

  三秒法则

  一个指导方针,即初次见到女人,三秒内就要接近她,如此可避免男人因顾虑太多而紧张,也避免因为盯着她太久而吓跑她。

  孔雀理论

  故意穿戴非常显眼的衣物或配备,以得到女人的注意。装备包括:明亮闪耀的上衣、荧光饰品、羽毛围巾、彩色牛仔帽,或是能在人群中显得突出的东西。

  同意阶梯

  一种说服技巧,借由设计好让对方正面回答的一连串基本问题,增加此人对最后的关键问题也做出正面回答的几率。

  团体理论

  女人通常有朋友陪伴,为了认识她,男人必须先赢得她朋友的赞同,并且故意表现得对她兴趣缺缺。

  国内宅男爱搭讪

  从“有伤风化”到“积极社交”

  “我经常想象自己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已经被习惯的束缚之中。搭讪就是一种对人际关系束缚的摆脱。”

  《纽约时报》记者尼尔·斯特劳斯的《把妹达人》(The Game)一书被认为是“目前为止最好最全面的把妹指南”。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语道破这些搭讪理论的最终指向:“说白了,这就是一门交际学加心理学的学科。让你懂得如何迅速融入一个陌生的团体,和陌生人讲话,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建立友善的关系。”

  在国内,也经历着人们对搭讪的观念变化 ,“搭讪”从最初的贬义变得中性化起来。

  在2005年,自封台湾“搭讪教主”的郑匡宇以《全民搭讪运动》一书正式出道,鼓吹“搭讪”,还一度被认为有害风化。

  而如今,豆瓣网上“搭讪学”小组进驻了近2万名“学生”,而各类跟“搭讪学”相关的网站也大张旗鼓地盛行起来。

  甚至有网民开始整理书单,还详细地分为心态建设篇(《把妹达人》)、肢体语言密码篇(《身体语言密码》等)、核心魅力篇(《影响力》等)……相比之下,曾被热捧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之类的书籍倒显得有点专业性不足起来。

  正如豆瓣小组“搭讪学”的创立人——曾在北京某知名高校进修过心理学的“魔鬼咨询师”所言:80%的中国男人根本就不敢主动开口去搭讪女性。

  台湾“搭讪教主”郑匡宇的看法跟“魔鬼咨询师”的观点一致,认为对中国人而言,最难的是如何鼓足勇气开口——绝大部分人,还没等认识对方,已经在是否主动开口这个问题上思前想后。

  怕遭遇冷漠、怕被嘲笑、怕面子过不去,被各种社交框框固定着。而缺乏社交技巧的内秀宅男们,也终于在“魔鬼咨询师”和“搭讪教主”这一北一南两大“搭讪老师”的循循善诱下慢慢张开了金口,有人开始不断地在网上发布自己搭讪的实践经验。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