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时尚生活健康在线娱乐休闲礼仪风俗家庭教育精美图库手机版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忘记密码?

美到窒息的法国神级电影,在气味中追寻生命的意义

    来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作者:未知   2020年09月30日
分享到:

用鼻子看世界,法国神级电影:《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

“电影《香水》的上映让人们期待了二十年,其间曾有无数制片商争购电影版权,隐居的苏斯金认为,只有《闪灵》和《发条橙》的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才能胜任此事。1999年,库布里克去世。3年后,苏斯金的好友,曾拍摄《玫瑰之名》和《帝国陷落》的伯恩德·艾钦格以千万欧元求得《香水》电影版权,他选择了曾以《罗拉快跑》获得世界声誉的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执导本片。面对大批书迷,伯恩德·艾钦格说:我们要用意象、声响和音乐的力量,营造出气味的氛围。为了忠实于原著的场景,剧组辗转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多地取景,还动用了约17吨的鱼和动物尸体淹没外景地的街道,并动员了近千名群众演员,再现香水魔力下纵欲狂欢的人群……”



但我最想知道的是,导演汤姆·提克威究竟是如何将一部电影拍出了“味道”,这项大师库布里克也未必能够胜任的工作,他是靠着怎样卓尔不群的魔法才做到的?



第一种“魔法”是画面,也就是制片人伯恩德·艾钦格所说的“意象”,它包括无数具体的形象,肮脏泥泞的街道,被刀劈开的鱼生,成堆的动物内脏、血污,皮革和油脂……视觉是最直接的刺激,它唤醒沉睡的记忆;第二种“魔法”是音乐和声响,大量有层次的环境声响和具有煽动性的交响音乐,共同营造出逼真的现场氛围,肮脏的鱼市,人声鼎沸的市场,幽暗的街道,法国南部花香四溢的田园……声音是很必要的挑逗,它营造空间的带入感;第三种“魔法”是画外音,在这部电影里,画外音的重要性超过了一般电影里画外音的叙事意义,它竭力营造出一种神秘气氛,并具有显而易见的诱导和启发性,它们指导我们对画面和音响作出跨越感官的联想……画外音是最关键的点拨,能催化强烈的情绪。



准确而美妙的特写镜头,带有催眠作用的交响乐,佐以诱导性的画外音,一起构成了针对观众的强烈暗示,它们共同唤醒人们最敏感的嗅觉记忆,让人对画面场景所表现的味道如临现场,这恐怕正是导演赋予电影以气味的基本手段。



逃脱这种精心营造的视听环境,味道其实是不存在的,但在这种层层包裹的视听幻觉里,我们确实会产生逼真的错觉,我们似乎真的闻到了那种气味——贵族男女假发上浓重的香粉味儿,皮革工厂那股浓郁的腥臭味儿,少女浓密红发和耳垂下皮肤的迷人气息……那感觉真是奇妙无比。



接下来让我们具体看看影片的第一场戏是如何被赋予气味的,那是主人公格雷诺耶诞生的地方,一个肮脏的鱼市。泥泞、拥挤、混乱的市场上,人头攒动,依次映入眼帘的镜头是:一个男人抱起装满死鱼的潮湿木箱转身走向人群,他和一个抱面包的妇女擦肩而过,然后经过一堆瘫软的黏糊糊的鱿鱼,一个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的瘸腿乞丐,几个在腌制熏鱼的小摊前撕扯的男人……最后,他停在一个比集市上任何一个鱼摊都干净不了多少的小摊前,用力将箱子里的鱼倾倒在案上,那里有大约上百只巴掌长的小梭鱼(已经被抛开肚腹,露出暗淡的粉色内脏),它们和几条带斑纹的刀鱼混和在一起,旁边是堆积如山的鱼内脏和水槽里四溢的污浊血水,一个看上去脸色苍白、头发被汗水粘在一起的女人,正用一把小巧的尖刀把那些被抛开肚子的小鱼的内脏多弄出一些来。利用这个只有几十秒钟的场景,导演向我们描绘了早期巴黎一个满是泥泞、腥臭、血污的鱼市,画外音一直在强调的一个关键词是:恶臭。



如果说鱼市这场戏的气味塑造主要突出了臭,那么主人公格雷诺耶成年后第一次走入巴黎大街的那场戏,就已经很难给当时在场的气味综合定义了。镜头里,出现的是一个万花筒似的世界,在一条狭长的挤满了各种人和物品的街道上,除了主人公格雷诺耶不断抽动的兴奋的鼻子,所有出现在镜头里的东西都有其独特的气味:抱着狗乘坐马车的贵妇在轻轻挥动手里的扇子,路边摊的小贩在用铁皮桶给客人倒酒,几个年轻人在路边的长椅上用刀子翘开牡蛎,一个侍从在二楼阳台上为主人的假发扑香粉,店铺里堆满来自异域的香料和谷物,两只手在飞快地擦着一只褐色皮鞋,新烤的面包、烹调好的田螺、切开的奶酪,炒熟的栗子、被翻动的发黄的书籍……这些极具刺激性的画面,至少有一个(甚至所有)能唤醒你对其特殊味道的深刻记忆。在这个重要生活场景里,导演主要制造的是来自各种食物相互混淆的香味,它们营造的依然是一个充满味道的大环境,而接下来,影片才开始介入到香水的味道。



香水的味道,如果继续通过“用具象的物来唤醒记忆”这种方式,显然已经捉襟见肘,于是在各种分门别类的调味瓶之外,影片更使用了电影艺术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人物的表演(准确地说是达斯汀·霍夫曼的表演)——来完善这种塑造。这时,制造香味的任务主要通过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来烘托。另外,因为香水味道的特殊性(相比死鱼、鞋油诸等,一种特定香水的味道毕竟还是太抽象了,观众难以唤醒记忆获得参照),影片不得不引入一个华丽的特效镜头:达斯汀·霍夫曼闻香水时,旋转360度的镜头里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园和一个献上轻吻的女人。这里的花园、女人和迷人的光线,都是情节推动气味高度视觉化的重要依据,其效果相当直观,但实际上它所传达的气味,恐怕远不如李子姑娘的那个部分来得传神——格雷诺耶跟踪卖李子的少女,特别是在背后轻嗅对方光洁的脖颈,几乎是影片唯一一次获取了人的味道,这大概是因为每个男人都多少拥有一次贴近女人身体的深刻记忆吧。



准确塑造香水的气味是影片在美学上的一大难点,但最难的其实是如何定义每个女人的独特气味,这个任务确实太艰巨了,我们有理由对汤姆·提克威宽容对待。但影片没能捕捉到女人的味道(李子姑娘可能除外),不能不说是这部电影的一大遗憾。当然,对女人气味的捕捉,导演其实也作过艰苦的努力,虽然收效甚微。他采用的方法是强化一种视觉道具,比如李子姑娘的部分就用腊蜜李子,篮子里熟睡的李子,被刀一剖两半的李子,通过这种种“移情”,观众至少对这个女人的气味留下一个相对清晰的概念,或者说,她味道被符号化了,被“标记”了。后来的道具还比如女主人公的红发和大场面的群交场景等等,它们都是对女人气味的补充说明和形象强化(补偿),当然效果并不非常理想。



影片越到后半部宿命感越强,但情节也越显乏力,“气味”亦越显稀薄,这可能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最后的高潮部分,对气味的神奇描绘已基本让位给情节的高度戏剧化处理,这大概也是正部影片后半部相比前半部魅力锐减的根源所在?最后,关于嗅觉的美学价值,和菜头先生的这段话说得很妙,这里不妨拿来作为本文的结束——“气味是通向人类记忆之门,陈封已久的往事可能在某天被一种细微的味道所唤醒,而和听觉和视觉相比,嗅觉也显得更加微妙私秘。听觉和视觉更像是一种公共资源,而嗅觉完全属于你个人,代表着黑暗,亲密和无距。”电影《香水》,正因为罕见地唤醒了这种价值,才显得分外珍贵,令人过目不忘。

热点阅读

 

推荐阅读

精彩推荐

阅读排行

热门搜索